桃園律師標題實務關於債權人聲請撤銷假扣押其撤銷而有損害賠償之相關審認

首頁» 律法觀點» 實務關於債權人聲請撤銷假扣押其撤銷而有損害賠償之相關審認

本欄律法觀點 提供分享

日期2024-11-14
標題實務關於債權人聲請撤銷假扣押其撤銷而有損害賠償之相關審認
內文
   法貴能行,法律要能夠執行,而於採取民事求償前為避免債務人脫免債務等設有假扣押等保全程序,然因畢竟案件未經充分審理辯論難免有錯,是以程序上亦設有需假扣押債權人要提供一定金額提存法院用以作為擔保金之制度,以確保或避免日後假扣押等保全程序因本案判決之不同而造成債務人之損害賠償,而有相關機制存在,以下則分享一則最高法院受理之110年度台上字第446號民事判決要旨【1.按解釋法律應先依其文義,而後繼以論理解釋,必該規定存有漏洞,始須探求規範目的以為補充,不宜貿然逾越可能之文義,以確保法規範之安定性及預見可能性。又根據權力分立、功能最適及司法自制之觀點,國家對於法規範合理化之任務設計,原則上係由立法部門承擔首要責任,於相關法律中妥善調和社會多元價值之利益衝突。僅當個案適用之結果,兩造利益顯然失衡,而須司法者調整補漏外,所為價值判斷,應與立法者於形成空間範疇作成之裁量決定,趨向一致。民事訴訟法關於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原規定僅許債務人為之,且限於假扣押裁定係因自始不當或債權人不於法院所命期間內起訴而撤銷者,債務人方得就其因此所受之損害,請求債權人負無過失之法定賠償責任。為彌補債權人無明文可援之缺憾,民事訴訟法於57年修正全文時,特增訂第530條第3項規定,使債權人亦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另為平衡雙方利益,同時於第531條(現行法同條第1項)明定假扣押裁定因債權人之聲請而撤銷者,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供擔保所受之損害,以示公允。顯見立法者將債權人納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主體之際,已依利益衡量之結果,一併課其負擔無過失之賠償責任。故除於個案適用時遇有顯然失衡之情形而須調整外,法院自應遵循作為裁判依據。尤以債權人之請求經本案確定判決否認,對於債務人因假扣押或供擔保所受之損害,更應負賠償責任,而不以債權人之故意或過失,或其聲請假扣押之行為有無不法或不當為要件。且債權人本可隨時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倘謂其於本案判決敗訴確定前為聲請,應負無過失之法定責任,而於本案判決敗訴確定後為聲請,僅須負行為不法或不當之故意或過失責任,寧非事理之平,亦非平衡保障債權人利益與防止債權人濫用之保全制度立法本意。
2.查被上訴人因參與系爭建案發生糾葛,對上訴人提起本案訴訟,並聲請第1次裁定獲准,而據以查封系爭房地,嗣被上訴人於本案敗訴確定後,聲請撤銷該裁定;而被上訴人聲請該裁定並未虛構原因債權,本案確定判決亦認被上訴人確對上訴人存有2,076萬1,940元債權,僅因上訴人予以抵銷或扣除而消滅等情,為原審認定之事實。則原審忽略本案確定判決因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就同一建案亦負有債務,經抵銷及扣除後,始為被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似此情形,是否該當於顯然失衡而應予調整之情形,自有疑義。乃原審以被上訴人聲請第1次裁定尚未逸脫正當權利行使之範疇,為避免不當加重被上訴人責任,逕以目的性限縮而認上訴人不得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損害,置上訴人之權益於不顧,所持法律見解,即有可議。
  3.倘本件就上訴人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部分並無調整空間,則其是否因第1 次裁定或供擔保而受有損害?所受損害與假扣押間有無責任範圍之因果關係各節,尚待原審進一步調查審認,本院即無從自為判決。】上開判決涉及假扣押准許,然事後本案判決與假扣押聲請審認而為有利於債務人之判決,而假扣押債務人主張損害賠償之情形,案經發回臺灣高等法院後該院作成110年度上更一字第188號民事判決而定紛止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