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律師案例刑法第275條第1項加工自殺罪

本欄將針對實務常見之重要爭議 與您分享

標題刑法第275條第1項加工自殺罪
日期2014-12-06類別刑事類
內文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528號刑事判決要旨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第一項之加工自殺罪,須被害人主觀上有死亡之決意,於客觀上並有同意行為人執行加工結束其生命之行為,始克當之;又受囑託而殺人,係指受原有自殺意思之人直接囑託,進而對之實施殺人行為,此所謂之囑託,攸關性命,自應嚴格解釋,以出自被害人之直接、主動、明確、真摯之表示為限,且若被害人已明示或依客觀情狀得認係默示終止其同意後,即不能認仍有囑託,自屬當然。另囑託之內容包括方法與結果,如被害人僅囑託發生死亡結果,而未指示具體方法時,固可由受託人選擇適當之方法,倘被害人對於結束生命之方法已明確指示,基於尊重當事人意願,自當以其指示之方法為限,逾此之其他方法,均難認係受被害人囑託。本件依被告稱:我與李○臻拿著木炭一起到烤箱間(蒸氣室),我點燃木炭,李○臻則拿了毛巾堵住蒸氣室門縫,我點燃後發現毛巾並沒有將蒸氣室門縫密封,我準備到房間拿大條的毛巾來塞住門縫,結果發現木炭的煙已經佈滿房間,我怕會觸動消防感應器,就拿礦泉水將炭火澆熄,當時李○臻還清醒等語。如果無訛,則被害人當時究係欲與被告一起燒炭自殺,抑或囑託被告燒炭殺其本人?已非無疑,縱認係囑託被告以燒炭方式殺其本人,惟於被告以礦泉水將炭火澆熄時,被害人尚清醒並未予以阻止、反對之情,是否有默示終止其囑託,而謂其主觀上仍有囑託被告燒炭殺之之意?非無研求餘地。雖被告稱:後來我們想一起吃安眠藥自殺,我搶到後吞食一半,拿一半給李○臻等語,然被告並未因而傷亡,被害人亦非因藥物死亡,於客觀上該等藥物之份量,顯不足以致死,則能否以被害人有吞食藥物,即謂其主觀上仍有求死而囑託被告燒炭殺其本人之意?亦非無疑。另依鑑定證人即法醫師劉○勳證稱:「裡面之藥物(指死者服用之藥物)都會讓人軟弱無力,因為死者有醒過來,所以才會把水吸到蝶竇裡面;死者之腳趾頭是往上翹,在法醫學來講,死者是有出力的;死者生前應該有掙扎現象,大人有生理反應的掙扎是非常小。蝶竇是密閉的,稍微嗆到水,是不會吸到蝶竇裡面,除非很大之抵抗
、掙扎,蝶竇才會進水」等語
,果爾,被害人似有出力抵抗之情,能否仍認被害人
係囑託被告溺殺之?又法務部法醫研究所鑑定報告記載:「死者頸部鎖乳突肌有深層新鮮出血。血中愷它命濃度較尿中低、鎮定安眠藥則較高,故須考慮死前為昏迷狀態,而遭人於頸部加壓按入水中導致溺斃」等情,則被害人當時如已昏迷,何能囑託被告以溺水方式殺之?原審未詳加研酌說明,逕認被告溺殺被害人,係得被害人囑託,不無理由不備之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