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律師案例確認袋地通行權範圍法院有無需要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

本欄將針對實務常見之重要爭議 與您分享

標題確認袋地通行權範圍法院有無需要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
日期2025-04-25類別民事類
內文
最高法院114年度台上字第188號民事判決要旨
1.按民法第787條鄰地通行權係為調和相鄰關係所定,一方面使袋地發揮經濟效用,達物盡其用之社會整體利益,擴張通行權人之土地所有權,一方面又令周圍地所有人負容忍之義務,為符憲法第15條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二者間應符合比例原則。該條第2項明定,通行權人須在通行之必要範圍,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實質上具強烈形成性質。如當事人提起通行權訴訟,起訴聲明確認對某人某地,或數人所有不同土地各如附圖所示區域有通行權時,其究係就鄰地之特定處所及方法請求法院確認其有無通行之權(確認訴訟),或係何者係鄰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請求法院解決(形成訴訟),關涉法院是否應受當事人聲明拘束,或得依職權認定,自應釐清。倘依當事人之聲明或陳述,有不明瞭或不完足者,為貫徹紛爭解決一次性原則,審判長或受命法官應行使闡明權,曉諭其就此為敘明或補充,俾得終局性解決該紛爭,以保障當事人程序利益。
2.查系爭3筆土地原均屬莊0財3人共有,因買賣依序讓與系爭土地、566地號土地與歐0适、莊0天,致系爭土地成為袋地,依修正前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對566地號土地有通行權,既為原審所認定。上訴人於事實審一再表示系爭土地為袋地,伊對鄰地即附表所示土地、566地號土地有通行之權,依民法第787條袋地通行權規定,聲明請求在通行必要範圍內,擇周圍地損害最小之通行方法,並表明其數聲明請求僅係對各袋地通行方案之選擇,袋地通行權範圍由法院職權審酌,不受當事人聲明拘束。果爾,似見其真意係主張於通行必要範圍內,擇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因鄰地即被上訴人有異議而訴請法院為判決之形成訴訟,能否因上訴人如前開聲明之內容,即謂其係主張特定之通行方案而為確認訴訟,法院應受當事人聲明拘束,而不得依職權認定?尚有疑義,法院自應闡明使當事人為適當之聲明或補充。況法院就當事人聲明確認通行之範圍內審究,本於職權裁量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之通行方案而為一部准駁之裁判,雖與當事人聲明並非一致,然究非係對當事人未聲明之事項為訴外判決之情形。原審未察,遽以前開聲明㈠此部分,係請求對特定之處所及方法確認其有無通過之權,為確認之訴,應受上訴人聲明拘束,復以第一審判決確認上訴人有通行權存在(即乙1地)部分為訴外裁判,遽予廢棄第一審此部分之判決,均有可議。